更新时间:2025-11-05
浏览次数:38
引言:
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 Yadong Chai 团队在《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》(2021 年,影响因子 6.841)发表题为 “Rubbing-assisted approach for highly-oriented collagen fibril arrays involving calc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" 的研究,借助 EHC MRG-100材料摩擦配向试验机实现高取向胶原原纤维阵列的制备,为骨组织工程用无机 / 有机复合纳米材料研发提供新方法。
摘要Abstract
在经摩擦处理的聚酰亚胺(PI)膜上成功制备出高取向均一的胶原(Col)原纤维阵列,用于磷酸钙(CP)的沉积。通过摩擦处理使 PI 的表面官能团实现取向:其中酰亚胺基团中的 C=O 键跃迁矩垂直于摩擦方向,而(苯环中的)C=C 键、C-N 键及 C-O-C 键跃迁矩平行于摩擦方向。
将胶原分子溶液旋涂于经摩擦处理的 PI 膜并使其自组装后,在该 PI 膜上成功形成了平行于摩擦方向的胶原原纤维 —— 其取向率达 68%~91%,密度为 121±7~225±22 根 /mm。这一结果表明,PI 与胶原分子之间存在界面相互作用。
此外,胶原原纤维上的羧基(–COOH)可通过吸附 Ca²⁺离子充当 CP 的成核位点;将胶原原纤维浸入模拟体液后,CP 的成核过程得以促进。具体而言,CP 晶体可有效沉积在胶原原纤维上,并沿胶原原纤维阵列方向形成片状 CP 晶体。
因此,该方法为通过仿生工艺制备单向胶原原纤维阵列及 CP / 胶原纤维纳米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。
摩擦 PI 膜的制备
聚酰胺酸溶液经稀释后旋涂于基板,经烘烤得到 PI 膜。随后采用EHC MRG-100材料摩擦配向试验机对PI膜进行单向摩擦处理,获得摩擦 PI(PI-Rub)膜。摩擦布采用人造丝材质,丝长 1.8mm,密度 24000 根 /cm²,摩擦压痕深度设为 0.2mm,重复摩擦 10 次,摩擦转速 600rpm,移动速度 15mm/s。

EHC MRG-100材料摩擦配向试验机
摩擦PI膜的表征与胶原取向效果
通过偏振 FT-IR 表征发现,摩擦处理后 PI 表面官能团实现定向排列:C=O 键垂直于摩擦方向,C=C、C-N 及 C-O-C 键平行于摩擦方向。在该摩擦 PI 膜上制备的胶原原纤维呈现高度取向性,取向率最高达 91%,远高于未摩擦 PI 膜上胶原原纤维的取向率(13%~23%),证实EHC MRG-100的摩擦处理对胶原原纤维取向起到关键调控作用。
结论:
通过摩擦处理使聚酰亚胺(PI)的表面官能团实现取向,且在经摩擦处理的 PI 膜上成功制备出高取向均一的 I 型胶原(Col)原纤维阵列。
特别地,所形成的胶原原纤维直径均一且平行于摩擦方向,这表明 PI 与胶原分子之间存在界面相互作用。
此外,胶原原纤维上的羧基可作为磷酸钙(CP)成核位点吸附 Ca²⁺离子,将其浸入 1.5 倍模拟体液(1.5SBF)中可促进 CP 沉积。
结果表明,浸泡后 CP 晶体会沉积在胶原原纤维上。因此,成功合成出与骨组织类似的高取向 CP / 胶原原纤维杂化纳米结构,该结构可用作骨移植材料,以促进骨组织再生及骨缺损修复。
未来,本研究观点将为制备单向无机 / 有机纤维纳米结构提供有效的仿生工艺。

产品中心
德国Elma超声波清洗机 美国Branson必能信 超声波处理器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 企业文化其他信息
新闻中心 技术文章 在线留言
扫码加微信
联系电话:4009202386
公司邮箱:tony.li@labcan.cn
上海市嘉定区芳林路963号808室
Copyright © 2025 桂宁(上海)实验器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13045571号-5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.xml